各学院(部、中心):
工程建造产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建造产业开始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建造阶段。智能建造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背景下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工程建造系统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国家重大工程、推动我国工程建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公共安全和国民经济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研究生智能建造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围绕智能建造主题,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智能建造领域发掘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拔尖人才,搭建学术、产业与实践的交流平台,促进智能建造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大赛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水利部人事司作为指导单位。
首届中国研究生智能建造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国赛)由东南大学承办,8月31日完成报名和初赛作品提交(线上),决赛将在11月举行(线下)。为指导我校队伍参加国赛、保证作品质量,计划举办校内选拔赛(以下简称校赛),现就相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是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读研资格的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均拥有参赛资格。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允许跨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
二、国赛赛道与赛制
国赛赛道包括常规赛道、挑战赛道、企业揭榜赛道。其中,常规赛道分为创意创新类、应用创新类和研究创新类三个类别。挑战赛道根据智能建造前沿技术发展情况、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本届大赛挑战赛道有工程AI大模型创新与应用比拼、机器人砌筑比拼、无人机自动巡检比拼、桥梁工程病害识别比拼、大坝廊道仪表定位及数据读取比拼爬壁机器人桥隧壁面作业挑战赛等6个。企业揭榜赛道由合作企业结合发展需要或项目问题,详见大赛网站。
国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每个作品只可参加一个赛道中的一个类别或赛题。初赛采取线上评审方式,根据初赛报名作品数量和作品质量,遴选出一定数目的优秀作品和参赛队伍进入决赛。常规赛道和企业揭榜赛道的全国决赛为路演答辩和线下展示;路演结束后,团队成员就评委现场提问进行答辩;线下展示包括展报、科技创新项目相关实物、模型等。挑战赛道的全国决赛为现场比拼。
本届国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总决赛冠军、亚军、季军,按赛道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面向组织单位评选“优秀组织单位”;面向指导教师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三、国赛报名与作品申报方式
1.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
2.每个作品只可参加一个赛道的一个类别或赛题,同一学校的不同团队应自行规避参赛项目的雷同性。
3.参赛选手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报名参赛与作品提交,各培养单位进行校级审核。
4.作品按照“参赛单位-参赛队名-作品简称-赛道名称-类别或赛题编号”格式命名,并提交至大赛官网。
5.进入决赛的队伍在进行展示和答辩前,在项目核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四、校内选拔赛安排
本次大赛校内选拔赛由人居学院“智能建造竞赛工作室”承办。校赛目的是对我校提交到国赛初赛的作品进行校内评比,表彰优秀作品,激励参赛队伍,指导参赛作品改进和提高。校赛将于8月1-5日举行,参赛队伍必须在7月31日晚24:00前在国赛网站完成报名并提交作品。校赛结束后,各参赛队伍可以继续修改作品、重新在国赛网站提交作品,直至8月25-31日学校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报名队伍成功参加国赛初赛。
请拟参加本届大赛的研究生同学加入校赛交流QQ群:202431932。
五、备赛建议
请参赛同学和指导老师随时关注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1795a92a850195d03b537b1bac)通知,仔细研读大赛邀请函、参赛指南(见附件1、2),及时观看赛题说明会(回看或直播,见附件3、4),尽快组队加入校赛交流QQ群。各赛道作品形式有不同要求,请各参赛队综合考虑决赛竞争性,尽早准备初赛作品。
六、竞赛工作室招募
智能建造是以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为基础需求,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以自动化控制和机器人技术为执行手段,以系统管理和优化理论为协同框架,以材料科学和环境工程为重要支撑和目标,并深度融合数学、测绘、经济、法律、人文社会等学科知识,共同构建的复杂系统工程。为了做好竞赛研究与指导工作,人居学院“智能建造竞赛工作室”诚邀我校相关学院指导老师加入,发挥我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共同打造跨学科参赛指导队伍,以赛促研、以赛促教。
请有意加入竞赛工作室的老师联系竞赛工作室负责老师:张硕英,电话15209227256(微信),邮箱zhangsy@xjtu.edu.cn。
研究生院
智能建造竞赛工作室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