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中心):
关于开展陕西省第九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参展作品征集工作的通知,经研究生申报、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根据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评审标准进行打分,评出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共66项,其中特等奖24项,含工科类10项、成果转化类4项、理科类5项、文科类5项;一等奖25项,工科类11项、成果转化类4项、理科类5项,文科类5项;二等奖17项,工科类5项、理科类5项、文科类7项,拟推荐特等奖创新成果经打磨、修改后至省上参展。
现将成果名单公示如下:
特等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学院(部) |
1 |
环保型大容量发电机快速断路器 |
韩翔宇、陈洪斌、王亦堃、翟晨乐、赵旭亮、陈屹立 |
电气学院 |
2 |
增减协同——激光粉末床五轴增减材技术研究 |
陈宇凯、王寅、陆宇、姜雨轩、王俊尧 |
机械学院 |
3 |
基于3D打印的多功能毫米波阵列天线 |
吴思凡、姚佳慧、王健合、李泽霆、温雅馨、赖珠琼、郑中显 |
电信学部 |
4 |
热化学储能载能体全循环建模及性能强化技术 |
车锦波、宋超、刘琨、郝明晟、何超、杨晓宇 |
能动学院 |
5 |
高拉伸仿生凝胶电池高通量打印技术 |
贺佩、丁毅、曾嘉禾、李广生、岳峻宇 |
机械学院 |
6 |
SARADC及其人工智能校准算法 |
寄俊垚、刘斌、季心敖、周子钰 |
电信学部 |
7 |
电解水制氢多物理场跨尺度过程强化技术——从分子构筑、设备调控到系统设计 |
段旭东、向晓彤、邓志诚、李彬、李振东、田文锐 |
化工学院 |
8 |
高强韧马氏体钛合金组织设计与强韧化 |
张崇乐 |
材料学院 |
9 |
NaNbO3基电介质储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王震涛、赵维琛、刘津男、马淑薇、何国强、刘阳、李祥坤、席兆琛 |
电信学部 |
10 |
杏林创涂——新一代复合抗菌薄膜领跑者 |
王志博、彭子洋、佟淼玉、许慧、余佳薇、赵旭燕、黄天笑、庄迪、黄璐、潘远志 |
未来技术学院 |
11 |
基于相变传热的千瓦级高效散热器 |
卜世超、王浩磊、江朱叶、沈立、赵治昂 |
化工学院 |
12 |
高纯度低能耗氢纯化/储存一体化装置 |
郭磊磊、肖浩哲、程扬、刘玉栋、李瑞卿、黄献春、杨宇宸 |
化工学院 |
13 |
基于知识图谱嵌入和生物色谱的抗衰活性分子研究与应用 |
杨鹏、公宇航、苏武、王力卓、肖御喆 |
生命学院 |
14 |
纳米复合宽温域高耐磨风电制动器摩擦片 |
卓展鹏 |
材料学院 |
15 |
内嵌金属富勒烯-聚合物耦合界面应用于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林越辛 |
物理学院 |
16 |
性别二态性多巴胺环路调控社交偏好 |
韦安琪、赵安然、钟帅杰 |
生命学院 |
17 |
Ultrahigh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s Achieved by Tailoring the Sequence and Nano-Domain Structure of P(VDF-TrFE) |
秦霸、丁国通、杨晓宇 |
化学学院 |
18 |
双靶向杂化 M1样巨噬细胞外泌体纳米系统的构建及其抗三阴性乳腺癌应用 |
甄雪燕、陈雨昕、张婷婷、李敏 |
医学部 |
19 |
基于蛋白-多肽的胞内致癌靶点调控系统 |
杨文光 |
医学部 |
20 |
秦风楚韵焕新颜:陕西省山阳县绿色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调查研究 |
牛刚刚、杨珂、杨心怡、杜若旗、孙云舒、樊雨菡、张明宇、段亚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1 |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The power of personal networks for medical crowdfunding performance(生死攸关之际:个体社会网络如何影响疾病众筹效果) |
杨珅、柯希望 |
人文学院 |
22 |
数字时代的就业风险分配:制度主义的视角 |
吕风光 |
人文学院 |
23 |
面向多模态认知的旅游服务智能决策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孙浩强、郑春旭、崔中山、褚青勇、王子锜 |
管理学院 |
24 |
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
段永彪、王博、徐文鹏 |
公管学院 |
一等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学院(部)) |
1 |
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智慧养老方案 |
王中兴、阳清睿、陈雨龙、陆浩源、李文康、刘怡静 |
机械学院 |
2 |
面向格密码的高效多项式乘法器架构 |
王剑飞、侯佳、孟依烁、项思维 |
电信学部 |
3 |
VISTA——TPMS全流程高效设计与拓扑优化软件 |
宁翰宇、黄卫士 |
能动学院 |
4 |
规模化有机分子新材料助力液流储能产业化发展 |
张恒、张旭日、王增榕、喻海燕、高鑫平、黄俊杰 |
前沿院 |
5 |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致树脂浸润行为及力学性能调控研究 |
温凯强、惠耀祖 |
机械学院 |
6 |
地震勘探数据非独立同分布噪声水平估计方法 |
孟创纪 |
电信学部 |
7 |
智能化多功能窄谱光子治疗仪 |
姜新宇、陶明磊、刘轶锋 |
能动学院 |
8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 |
王一杰、程思译 |
机械学院 |
9 |
4H-SiC基高增益紫外探测器及多场景微型化系统 |
黄丹阳、梁昭昭、付祥和 |
电信学部 |
10 |
基于水-热内平衡外循环的高能量密度长续航轻质氢动力装备技术 |
杨宇宸、王劭璁、陈佳伟、刘洪皓、王博斐 |
化工学院 |
11 |
仿生及生物响应智能水凝胶在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
杨雨桐、陈珏颖、史梦婷 |
前沿院 |
12 |
氢赋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控制技术 |
郭王懿、董翔翔、赵浩铭、王啸宇、刘亚萍、简禧彦 |
未来技术学院 |
13 |
面向超精密光学加工的ECR离子束系统 |
马祖福、张思远、毕嘉惠 |
电气学院 |
14 |
可穿戴式脑疾病实时监测与量化评估系统 |
王光明、包嘉蒙、朱家林、陶怡、吴文欣、陶佳新、盛多铮 |
生命学院 |
15 |
高压聚酯熔体过滤器国产化改进设计及应用 |
姚佳伟、何佳明、占泓坤、赵龙龙、谷帅坤、高丙文 |
化工学院 |
16 |
靶向Wnt信号通路的超分子递送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刘娜 |
医学部 |
17 |
生物分子二聚体的双重库仑衰变机制 |
郝鑫泰、薛晓睿、曾庆睿、马启博 |
物理学院 |
18 |
内侧前额叶皮层DNA甲基化调控化疗诱导的痛敏及焦虑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
田丽霞、义慧渊、刘雪茹、姚蓉蓉、侯雪梅 |
医学部 |
19 |
α-卤烷基硼酸酯的机械化学合成 |
赵昀奕、康沁春、王博博、吴天乐、马培乐、宿文强 |
医学部 |
20 |
成纤维细胞通过SFRP1-FGFR2-HIF1轴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
刘龙、徐庶钦、向林彪、张苗苗、王志博、彭子洋 |
医学部 |
2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AI与道家哲学研究 |
秦琦玮 |
人文学院 |
22 |
Political Control and Internal Governanc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Party-Building Reform in China |
李继元 |
管理学院 |
23 |
组态视角下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的差异化驱动路径分析 |
费梓萱 |
公管学院 |
24 |
学校数字化与青少年学业发展———基于 PISA2022数据的实证分析 |
王廷威 |
人文学院 |
25 |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
何国喜、冯佳丽 |
人文学院 |
二等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学院(部)) |
1 |
高温透平叶片几何特征集成测量系统 |
段琼琼、李子君、祁苗伟 |
机械学院 |
2 |
轻量化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机架接头 |
齐江伟 |
机械学院 |
3 |
基于 Ag@Au Nanopizza 联合超疏水硅底的双重 SERS 增强特性检测早期膀胱癌标志物 APOA1 |
李杭卓、满佳妮、张昊煜 |
生命学院 |
4 |
磁辅助打印超耐磨柔性传感器 |
马泽宇、卢山、吴宇浩、黄小东 |
机械学院 |
5 |
毫米波通信和系统级封装用LTCC材料 |
王威、王鑫、姜佳沛、包健、娄宇、马淑薇 |
电信学部 |
6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 |
何志强、韩梦宇、肖慧 |
医学部 |
7 |
Supra-GelδCA纳米止血水凝胶:β-catenin靶向协同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 |
任梦迪 |
医学部 |
8 |
Audenaert-Kittaneh猜想的证明 |
张腾 |
数学学院 |
9 |
Evaluation of Physician’s Opioid Prescribing Practices, Attitude 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 Optimizing Opioid Prescribing in Pakistan |
Hafsa Arshad |
医学部 |
10 |
饰胶蛋白聚糖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控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
崔江涛 |
医学部 |
11 |
Educational digital inequality: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device us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dolescents |
王芳、张梦竹、张靖婕 |
人文学院 |
12 |
教育元宇宙场域的具身学习效能实证研究 |
傅文晓、黄海舵 |
人文学院 |
13 |
One hundred-year secular trend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 effects of age, period, and cohort |
谢金辰 |
人文学院 |
14 |
面向新时代的政务新媒体传播图景及效果研究 |
张杨一 |
新媒体学院 |
15 |
吕柟对朱子《大学》诠释的辨正及其思想史意义 |
王乐 |
人文学院 |
16 |
秦岭植物没骨画法研究与实践 |
车文茹 |
人文学院 |
17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兴奋剂基金传播方案 |
冯化禹 |
外语学院 |
公示期3个工作日(5月14日至5月16日)。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须向研究生院实名书面提出异议。
联系人及电话:赵媛媛、潘家辉 88965737
电子邮件:zyxw@xjtu.edu.cn
研究生院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