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竞赛
西安交大2021年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发布者:zjf    发布时间:2022-01-10    阅读人数:

在学院(部、中心)、竞赛工作室、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下,2021年研究生院先后选派1700余名研究生、430支队伍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的7项赛事,共获奖167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8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88项。获奖数为历史最高,一等奖及以上数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其中,“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最具影响力的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安交大连续3年蝉联全国团体一等奖。

“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比赛。系列大赛举办6年来,得到了50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40余万在校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大赛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了与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专业学位案例建设等相关的10项主题赛事,旨在助力国家重点急需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系列大赛已成为在校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生院为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理顺竞赛和培养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创新实践赛事为重要培养手段和重点突破口,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举措:建设学科竞赛工作室,对竞赛进行选拔、培训等相关组织指导工作;将学科竞赛纳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设置研究生竞赛课程;举办竞赛训练营、开放日等活动;设置竞赛资助及奖励专项经费。形成了基于竞赛工作室,实行竞赛“进方案、建课程、强师资、给资助”的运行体系,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认识和能力,激发研究生创新创业热情。

相关举措推动了学校研究生竞赛工作的提升。2016年至今,西安交大参加学科竞赛队伍由30支队伍增加到目前的430支,参赛人数由120人增加到目前的1700余人,总获奖数由13项增加到目前的167项,一等奖获奖数由3项增加到目前的18项。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指导与支持,下面简要介绍下优秀竞赛工作室代表,及团队优秀指导老师对学科竞赛的认识。

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室,由电信学部软件学院张玉龙负责,邀请吴胜利教授、梅魁志教授等具有丰富竞赛评审经验的教师组建了创新实践专家团队。竞赛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教育改革,先后主持“面向多学科交叉培养的竞赛工作室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背景下竞赛工作室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课程建设”等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赛,邀请领域知名专家对参赛队伍实施从赛前培训、作品点评、答辩内容等的全方位指导,参赛队伍数量逐年提升,2021年参赛队伍数量达到95支,2019年获全国赛一等奖6项、2020年6项、2021年12项,2021年一等奖数量及奖项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团体总分全国第一。

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评审专家、工作室指导团队专家吴胜利教授认为,学科竞赛可以激发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对学校常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非常有益的补充。在学科建设方面,竞赛可促进学科和课程改革,引导注重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学科竞赛环节评审有企业专家、相关创投公司经纪人参加,这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具有很好引导作用。

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室负责人朱旭教授表示,交大的“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了学生扎实宽阔的理论基础,各类学科竞赛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推动,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得多学科交叉融合,极大地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的高水平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带动了学生注重理论应用实践,教师重视指导融汇创新,学科发展交叉融合,为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乃至推动学科的创新搭建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桥梁和平台。

一等奖代表作品

1.“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赛一等奖(TOP10)、最佳论文奖

参赛作品:基于等效采样的超宽带钻孔雷达

指导老师:张安学、师振盛

参赛学生:刘昌斌、王亚飞、王力

团队致力于地下空间探测领域相关研究,针对国内缺少先进的商业化钻孔雷达问题,队员成员通过技术公关,耗时1年,经数十次实验测试验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基于时变增益等效采样的超宽带钻孔雷达作品。作品拥有高达100GSPS的等效采样率和大于120dB的动态范围,可实现3米以上地下孔中目标的精确探测,并申请发明专利2项。低功耗、高采样率、小型化、体量轻的优点使作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依托该作品研究成果,团队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铁路局、中铁隧道局等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近300万元。团队作品由电信学部电磁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张安学教授和师振盛高工指导,同时在报名、现场展示以及决赛答辩等参赛的全程得到了竞赛工作室老师们指导和培训,在经费方面也得到了研究生院的支持。

2.“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计划书一等奖

参赛作品:高效消杀、安全绿色的等离子体活性水制备仪

指导老师:刘定新、郭莉

参赛学生:王子丰、张福高、刘林博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与蔓延,各类消毒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但是大多数产品因刺激性或毒副作用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同时具有易燃、腐蚀性强等安全隐患。团队在刘定新、郭莉的指导下,了解到等离子体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应用,尤其是等离子体活性水,可以高效杀灭病原体而不伤害人体组织。在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初步实验后,团队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工艺优化和产品设计中,最终成功开发出等离子体活性水制备仪,仅用空气就能够在水中产生多种高效杀菌因子,经第三方检测证实对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率超过99.99%,且刺激性与毒性极低,并且无化学残留。活性水可直接用于环境喷洒、器具浸泡、皮肤清洗等公共卫生及家庭健康场景,且对脚气、痤疮等感染性疾病也有治疗效果。

3.“杰瑞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参赛作品:压缩机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

指导老师:彭学院、贾晓晗

团队成员:李雪莹、任鹏、计泽灏、石张平、成可

研究团队聚焦于压缩机核心部件及整机的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致力于压缩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的前沿应用研究与工业化推广。研发出国内首套加氢站隔膜压缩机健康管理系统(软硬件&云平台),在冬奥会加氢站投用,国电投评价:“该系统的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氢气压缩机领域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是一个交叉学科,从软件开发、算法设计、硬件设计、系统组装/测试、现场应用、系统维护,需要不断攻关。在项目产品研发阶段,团队成员走出实验室,转辗北京、上海、鄂尔多斯、绵阳等地,对石油化工、加氢站、储气库、船舶动力、军工等应用场景下的多种压缩机进行实际测试和系统调试,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导师和学生坚持不懈,持续迭代优化算法与设计方案。

2022年,研究生院将持续关注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及“互联网+”大赛等相关重量级赛事,及时调整方针政策;继续加大鼓励研究生参与力度,提高研究生参与积极性;完善健全竞赛工作室及课程等相关机制设置;逐步扩大研究生院支持竞赛范围,做好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继续增添精彩的画笔。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

  • 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微信)

  •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微信)